鋰電池爆炸具有高溫、易重燃、釋放有毒氣體等危險特性。處理不當可能造成二次傷害甚至爆炸。以下是根據鋰電池的特性和科學滅火原則制定的分階段和特定場景的應急響應指南:
1、初步反應(火災后30秒內)
切斷電源
如果鋰電池處于充電狀態(tài),請立即關閉電源開關或拔掉插頭。
避免直接接觸設備,優(yōu)先使用絕緣工具進行操作。
選擇滅火劑
首選水基滅火器:噴射水霧覆蓋火源,在隔絕氧氣的同時降溫。
第二選擇干粉滅火器:撲滅明火后,需要不斷降溫,以免復燃。
違禁物品:
?不使用二氧化碳滅火器(僅用于冷卻,無法抑制熱失控)。
?不要使用泡沫滅火器(導電風險,可能會加劇燃燒)。
?不要使用覆蓋物(如防火毯)直接包裹高溫電池,這可能會導致內壓爆炸。
冷卻操作
如果火勢較小,可以直接用大量的水連續(xù)倒電池,直到溫度降到60 ℃以下(可以用紅外測溫儀測試,也可以將手靠近,沒有灼燒感)。
避免使用冰或冷水,因為極端的溫差可能會導致電池外殼破裂。
2、中期處置(火災后30秒至5分鐘)
防止重燃
鋰電池爆炸后,即使明火熄滅,內部化學反應仍可能持續(xù)數小時。持續(xù)冷卻至少應保持15分鐘,并監(jiān)控電池的表面溫度。
如果可能的話,將電池浸入不導電的液體(如食用油、防火專用降溫凝膠)中,進一步抑制反應。
轉移
如果火勢無法控制,立即將人員疏散到安全區(qū)域(上風向50米)。
設置警戒區(qū),禁止無關人員進入,防止高溫電池碎片飛濺或有毒氣體(如氟化氫、一氧化碳)擴散。
報警和信息傳輸
撥打119并解釋:
鋰電池類型(如三元鋰、磷酸鐵鋰)。
燃燒秤(單個電池/電池組/設備)。
現場是否有人員被困或受傷。
提前通知消防人員用大量清水滅火,用干粉覆蓋后避免誤判火情。
3、后處理(火災完全撲滅后)
安全運輸
電池冷卻到室溫后,將其轉移到防爆容器(如裝滿蛭石的金屬桶)中,以避免運輸過程中擠壓或短路。
不要將損壞的電池與未受影響的電池混在一起。
環(huán)境清潔
穿戴化學防護服、護目鏡和防毒面具,現場清理殘留電解質(可能腐蝕皮膚或呼吸道)。
用堿性溶液(如碳酸氫鈉溶液)中和酸性電解液,避免與水源直接接觸。
專業(yè)處置
交由具有鋰電池回收資質的機構進行處置,嚴禁隨意丟棄或拆解。
填寫危險廢物轉移表,以確保整個過程的完全可追溯性。
4、預防措施
使用兼容設備
購買帶BMS(電池管理系統(tǒng))的鋰電池產品,避免使用改裝或過期電池。
充電時使用原裝充電器,不要過充(如三元鋰電池充電截止電壓≤ 4.2V)。
標準化存儲環(huán)境
鋰電池的儲存溫度應控制在-20 ℃至45 ℃之間,濕度應≤ 75%。
避免與金屬物體混合,以防短路。
定期檢查
檢查電池外殼是否膨脹、泄漏或變形。
老化的電池(循環(huán)次數≥ 500次)需要及時更換。